巍巍昆侖,風雪彌漫,仲夏的可可西里無人區依然寒冷刺骨。擔負青藏鐵路昆侖山隧道守護任務的武警青海省總隊二支隊十七中隊,就駐守在這里,哨位海拔分別為4868米和4772米,是武警部隊海拔最高的兩個固定執勤目標哨位。
組建11年來,中隊先后守護11萬余趟列車平安穿行,連續5年被評為“正規化執勤一級單位”“基層建設先進中隊”,被駐地群眾譽為“天路衛士 ”。
(一)
為確保鐵路沿線安全,中隊官兵每日都要巡邏30多公里,翻越兩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風雨無阻。
2016年11月15日,氣溫降至零下38℃,指導員張海東帶領官兵又一次踏上巡邏路。
就在官兵艱難地攀上山頂時,張海東發現山下一群覓食的野驢正往鐵路橋上走去。此刻,距離下趟列車通過還剩不到15分鐘。
“快攔住它們!”張海東大喊一聲,率先往山下沖去。
突然,戰士伏旭峰一腳踩空,跌入山坡下一個2米多深的雪窩中。時間緊迫,他焦急地對前來施救的戰友說:“先別管我,排險要緊!”
疾馳而來的列車越來越近。大家兵分兩路,封控橋口要道,驅趕驢群,最終有驚無險。
當官兵們趕到雪窩救起伏旭峰時,他的雙腳已經凍僵……
面對艱險,中隊官兵的眼里始終充滿堅定與執著,用心守護著這條青藏高原上的天路。
一次,突降的暴雨嚴重沖毀隧道不遠處的地基石,護坡可能坍塌,鐵路面臨威脅。
情急之下,中隊長楊富祥帶領35名官兵迅速趕赴現場先期搶修。此時,青藏鐵路公司用于加固路基的夯石已經送達。
在海拔近5000米的無人區,小跑幾步都會氣喘吁吁,更何況是搬運近百斤重的夯石。
官兵們奮不顧身,拼盡全力,撬的撬、抬的抬……
奈何天公不作美,先是下起雨,后又下起冰雹。直到搶修完,官兵們才發現,許多人的手上留下了一道道血痕,有的人肩膀磨破,鮮血已隱隱滲出了衣服……
11年來,中隊官兵累計無人區武裝巡邏4200多次、行程12萬多公里,排除鐵路落石、野生動物上道、鐵軌凍冰等險情367起。
(二)
行走在盤旋昆侖山脈中的109國道上,道路兩旁5塊醒目的“便民牌”映入眼簾,上面寫著“有困難找武警”。11年來,中隊官兵先后救助車禍300多起,熱心救助群眾上千人,在無人區點燃了一座“生命的燈塔”。
2013年夏天,一位藏族老阿媽到昆侖山下夏季牧場放牧。中午時分,原本艷陽高照的天空,突然下起雪,20頭牛羊走失。
巡邏官兵知情后,冒著嚴寒翻越3座海拔5000多米的雪山,沿著老阿媽所說的方向一路尋找。
當走失的牛羊出現在眼前,看著官兵滿身的雪花、凍得發紫的嘴唇,老阿媽感動得淚流滿面。
此后,只要一聽說老阿媽有什么困難,官兵就會主動上門幫助,為她修整房屋,為她的小孫子輔導功課……
幾年來,老阿媽家的墻上用藏文寫滿了官兵的名字,她每天都要虔誠地祈禱祝福。
每當接到求助電話,不管是風雪肆虐的白天,或是已經熟睡的深夜,官兵們都會立刻前往救助。
每次外出巡邏,他們都會隨身攜帶一個垃圾袋,開展綠色環保行動,累計清理鐵路沿線垃圾20余噸。
每年藏羚羊產崽遷徙,官兵們都要在青藏鐵路沿線5個遷徙的必經通道設立保護點,參與野生動物救助行動。
(三)
中隊營區門前山坡上,遠遠地就可望見營區四周昆侖雪山上,錯落有致地鑲嵌著“茫茫雪域寫忠誠,丹心如虹映昆侖”“高原缺氧雖辛苦,甘灑熱血向天路”等標語,以及祖國地圖、黨旗、軍旗等鮮艷奪目的圖案。
“這里六月也會狂風大作、飛雪漫卷、冰雹蓋地,空氣含氧量僅有海平面50%,行走稍快就會頭昏腦漲、胸悶氣喘,普通感冒都可能引發肺氣腫、腦水腫……”張海東說,11年來,中隊無一人主動要求調離,官兵的心就像隧道鐵軌上的道釘一樣鉚在了昆侖山上。
楊富祥從2006年7月起就扎根在青藏鐵路守護部隊。11年來,他從海拔4050米的三岔河到4533米的沱沱河,再到4868米的昆侖山,一路越走越高,被官兵譽為“青春在云端打轉”的中隊長。
2010年9月16日,家人突然打來電話,楊富祥的妻子遭遇車禍住院。當時,他身處一線擔負任務,等趕到醫院時,妻子左腿已高位截肢。
為方便他照顧妻子,上級多次考慮將他調離昆侖山,可每次都被謝絕:“昆侖山已經融入了我們夫妻倆的生命!”
有夢想才會有希望。官兵們不斷向生命禁區發起挑戰,在高原上搭起了溫室大棚。飽滿多汁的西紅柿、掛滿枝頭的紅辣椒、青翠欲滴的小白菜……如今,溫室里的蔬菜長勢喜人、品種繁多,官兵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自產的新鮮蔬菜。
艱苦孕育崇高。組建以來,中隊先后涌現出了二等功臣朱運來、楊富祥,“全軍優秀指揮軍官”李正彪,兩次榮獲武警部隊“優秀士官人才獎”的馬全林等一批先進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