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華寺,是一座在蒙藏關系史、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的寺院。青海自公元9世紀以來便成為藏傳佛教后弘期的發祥地,藏傳佛教普遍地受到當地牧民的崇信,宗教在人民日常生活中占據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作為蒙古族杰出政治人物的俺答汗,輾轉來到青海大地后,對此有著深刻的認識。在他的一生中,仰華寺會晤成為了蒙藏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成為了蒙古民族信仰格魯派的一個歷史性轉折點。
1.
旦正加,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地方史研究人員。多年來,他致力于當地的文化歷史研究。在他看來,關于仰華寺的歷史,要從明代蒙古族進入青海的歷史說起。
俺答汗是明代蒙古族中繼達延汗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歷史人物,是當時右翼土默特部的首領。進軍青海后,俺答汗所在部族逐漸壯大和強盛,明朝政府封俺答汗為“順義王”。
就在此時,格魯派領袖哲蚌寺赤巴(住持)索南嘉措已與活動于青海地區的蒙古族信徒接觸,決心傳教于蒙古,他的舅父阿興喇嘛于1571年前往蒙古地區傳教,與俺答汗會晤,灌輸藏傳佛教教義,并引用元世祖忽必烈會見八思巴的故事,努力說服俺答汗皈依佛教并與索南嘉措會晤。于是,俺答汗三次遣使聯絡索南嘉措,請他傳教于蒙古,并醞釀在漢、蒙、藏三族交界的察卜齊雅勒(恰卜?。┲匦藿ㄋ聫R,作為迎接索南嘉措的準備。
一次歷史性的會晤即將要發生了,蒙古人開始了會晤前的一系列準備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在青海湖南岸附近修建寺剎,以作為會晤場所和朝拜之用。這個重擔,就落在了當時駐扎在青海的俺答汗部族丙兔和賓兔的肩上。仰華寺的動工大概始于萬歷三年初(公元1575年)。《萬歷武功錄·克臭列傳》中有記載:“明年(萬歷三年)三月,克臭乃佐賓兔復請建寺且開市”;《明神宗實錄》卷四十一,萬歷三年八月戊寅條記載:“先是虜酋切盡黃臺吉等乞于西海地方及嘉峪關外蓋寺梵修,事下川陜三省督撫勘議。禮部覆議:各虜已采木興工,而責其改造于五王城,勢既不能,不若因而許之,以鼓其修建善而杜其嘉峪關外請。”
可見,寺廟的修建過程中召集了許多漢族能工巧匠參加,明朝政府也曾“助之物料”。
到了明朝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寺廟建成后,俺答汗便向明朝政府乞請寺額。朝廷便賜名“仰華寺”,藏語全名譯為“恰卜察大乘法輪寺”。
筆者查閱《安多政教史》后發現,此書中對于仰華寺建成后的景觀有這樣的描述:在佛殿中供養三世諸佛。圣喇嘛(宗喀巴)及圣者(三世達賴)的塑像;左右及前方則為大威德殿、觀音殿等,均為十六根柱子的大殿;各殿之間又有菩薩殿,夜義殿二處,皆飾以白琉璃、經幡等;前方之左右兩旁建有小寢宮、光明宮及大樂宮。所有屋脊等裝飾,均采用漢式,寺外繞以三重圍墻。”
很顯然,這是一座規模可觀的漢藏風格結合的大寺廟。仰華寺的建成,為索南嘉措的到來做好了準備。
萬歷五年(公元1577年),索南嘉措自哲蚌寺起身前來。青海地區蒙古族方面,先后派三批使者在途中迎候。
據《安多政教史》的記載:“土虎年(公元1578年,萬歷六年)圣者駕臨,大眾在阿里克地方(今青海興海縣境內)迎接。初次往迎者,乃永謝布之巴爾郭臺吉(即巴爾戶),哈坦巴圖爾,土默特之瑪哈沁巴克什等為首的八百人。當他們來到時,圣者略示神變,指水,水皆逆流,眾皆虔誠信奉。第二批往迎者為鄂爾多斯王族色青黃臺吉(即徹辰洪臺吉)、土默特達延諾顏為首三千騎士,黃臺吉曾親見圣四臂觀音云。第三批往迎者,為卓哩克臺吉,青巴圖爾等。”
公元1758年5月26日,俺答汗和索南嘉措在仰華寺舉行了蒙藏關系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會晤。會晤的結果,確定了雙方的“供施關系”,右翼蒙古與黃教團體從此建立了長達六十余年的聯盟。之后,黃教開始在蒙古地區廣泛傳播,勢力得到進一步發展。
仰華寺的建立和雙方聯盟關系的確立,使青海地區成為聯絡西藏黃教與蒙古的紐帶,成為西藏佛教及文化向東方蒙古地區弘揚的中介和窗口。仰華寺不僅僅給青海以丙兔為首的蒙古部落提供了宗教活動的場所,而且是右翼蒙古與黃教聯盟的一種象征。
另一方面,仰華寺的建立也意味著右翼蒙古部落在青海立足更加穩固了,奠定了他們在青海的不拔之基。
然而,對于仰華寺會晤事件,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但是,不管結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在俺答汗時期重新恢復了元亡后蒙古族與西藏間被隔斷了的聯系和交往,特別是在右翼蒙古與西藏佛教格魯派之間建立了聯盟關系并且使黃教廣泛地傳播于蒙古地區。蒙古族與黃教建立聯系,頻繁交往,興建黃教寺院,成為俺答汗時期右翼蒙古在青?;顒拥囊粋€重要方面和顯著特點。此后,以青海湖為中心的草原地區成為蒙古族活動的又一中心。
2.
曾經威名遠揚的蒙古鐵騎隨著元朝的滅亡,勢力逐漸不可避免地衰退,進入了百年割據時期。之后,異軍突起的俺答汗突破重重困難,不僅和與蒙古勢力長期對峙的明朝實現了“隆慶和議”,而且與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領袖會見于仰華寺。自此,蒙藏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紀元。
在明代蒙藏關系史上曾經起過重要紐帶作用的仰華寺,是一座修建于明萬歷年間的藏傳佛教寺院?!睹魇?middot;韃靼傳》記載: “俺答者佞佛,復請于海南建寺,詔賜寺額‘仰華’。”
這座至今還沒有被學術界確切定位的百年古剎,究竟藏身何處?
仰華寺遺址,學術界有青海湖西伏俟城故地說、也有共和縣新寺原址等各種說法。然而,讓旦正加較為認同的是他曾經的老同事秦裕江的觀點。
已故的秦裕江老先生曾與旦正加共事多年,老人治學嚴謹。他根據《安多政教史》中“在恰卜察修建恰卜察大乘法輪洲寺。”日本學者若松寬《西寧東科爾呼圖克圖的事跡》中“……他到了恰普遮的德克欽林,接受了具足戒和許多法語。”等有關文獻記載,指出“恰卜察”“恰普遮”就是指今天的恰卜恰。“大乘法輪洲寺”,就是所謂的仰華寺。
故而,仰華寺就位于今天的恰卜恰地區。
如果說,仰華寺就在今天的恰卜恰,那么就需要對這一地名解釋一番。
《海南州志》記載,“恰卜恰”系蒙古語,意為“切開的崖坎”?!豆埠涂h志》記載,“恰卜恰”為藏語,含義為“雙水河”。我們暫且不論哪種說法正確,根據考證恰卜恰上源確有兩條河,東面的一條藏語叫“曲乃亥(黑水)。西面的一條叫曲尕日(白水)。兩水相會于今天溝后大壩北約兩公里處。秦裕江老先生認為,恰卜恰雖可解釋為雙水河,但兩河交會之地離恰卜恰鎮已超過十多公里,地名一般應隨地而得名。同時,在恰卜恰河上游的峽谷內建寺,是不太可能的。
根據秦裕江老先生推斷,恰卜恰鎮以北7公里,恰卜恰河東岸有一個村子,名為“索吉亥”,藏語意為“刀砍的”。“恰卜恰”和“索合亥”為同義詞,指的都是具有同一特征的地形。原來,緊貼恰卜恰河東岸有一條狹長的丘陵,自龍寶賽什金山(青海南山)蜿蜒南伸,長數公里,這條象巨龍一樣的丘陵,在索吉合村附近被攔腰切斷,形成了兩個峭直壁立的剖面,南北相距約30余米,中間是一條平坦的通道。對這一地形蒙古語稱之為“恰卜恰”,藏語稱“索吉亥”。
如今,恰卜恰河在索吉亥村或加拉村以上稱溝后河,自加拉村以下稱恰卜恰河,另外溝后水庫一帶稱“恰卜恰溝后”,溝后以下的加拉、索吉亥一帶的小塊農業區稱“恰卜恰絨”,都和恰卜恰這一名稱有關。所以,仰華寺應該就在這一帶。
據《共和縣志》記載:加拉上古城位于恰卜恰加拉村北,古城東西寬211米,南北長231米,開東門一處,殘墻高2米,寬3米5,古城考古斷代為明代。在秦裕江老先生看來,這座所謂的古城,實際上是一座被焚毀的寺院遺址,很可能就是明萬歷三年(公元1575年)修建,萬歷十九年(公元1591年)毀于兵燹的仰華寺。
根據秦裕江老先生的判斷,我們暫且將仰華寺的遺址確定為今天的“加拉古城”吧。
3.
一個晴朗的日子,筆者驅車趕往加拉村實地走訪。雖然寺院遺址已經被荒草覆蓋,但基礎依舊能看清楚。各種不同形狀的巨石散落在草叢中,還有一些殘破瓦礫,一看便是年代久遠之物。
站在仰華寺遺址旁,昔日輝煌的寺院已然不在。放眼望去,只能看到寺院殘存的地基、通往寺內的石階,曾經香火鼎盛的仰華寺在秋季的寒風中顯得一片蕭瑟。
在沒過膝蓋的芨芨草中依稀可以看見寺院殘存的地基,明顯高于其他地方,也較為平整,由這些石基看來,曾經的仰華寺規模并不十分宏大。
與筆者同行的共和縣政協原副主席尼瑪說,原先在離遺址北面的幾百米處,還殘存有兩處佛塔的基座,基座是用磚砌起來的。有人還在遺址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石臼,這個石臼或許是用來把青稞加工成糌粑的器物,或許是寺院僧人制作藏藥的工具。
海南藏族自治州圖書館的旦正加先生也告訴我們,這個古遺址被當地人稱之為“周則多杰騰達”。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村里以及鎮上的居民會來此祭祀,還有一些如唱歌、跳舞、射箭比賽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活動。在離寺廟以南不遠處,也能看到用來射箭比賽的場地。
據說,解放初期圍墻的形跡還隱約可見。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村民們在遺址上修建澇池時,曾挖出過灰燼、木炭、人骨、柱石、大量殘缺不全的小泥菩薩,有的還刷有金粉。以及一口直徑約50公分,已殘缺的寺鐘。同時,還有人曾在遺址上挖出過金剛杵、法鈴、凈水碗、石板上刻有藏文的經等物件。還有整架人骨,骨架特別大,骨骼已被燒成黃褐色。
海南藏族自治州旅游局仁貝局長向筆者講述了打造當地旅游金名片的藍圖——關于仰華寺未來發展的規劃。他說,仰華寺修建于四百五十多年前。修建后促進了漢、藏、蒙等不同民族的相互交流與了解,密切了各民族的聯系,大大增進了各民族之間的團結。
在從事多年旅游工作的仁貝看來,當時仰華寺的建成對祖國的統一和鞏固穩定邊疆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通過仰華寺會晤,也加大了中央政府通過順義王為主的蒙古族勢力,逐步擴大在西藏的政治影響,鞏固了當地的穩定,維護了祖國的統一。
仰華寺旅游景點的開發,對擴大海南州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豐富唐蕃古道沿線旅游產品內容,對旅游資源合理、有效、有序的深度開發有著積極的作用。不論是從新的視野來看仰華寺旅游景點的開發,還是從區位優勢來看,對于提升海南州區域中心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做響“大美青海·圣潔海南”的金色名片都有著不可低估的推動作用。
仁貝鋪開青海省地圖,仰華寺所處的地理位置對當地的旅游開發是一個不可或缺的點。
共和縣位于青海湖旅游經濟圈,是西寧一小時經濟圈內的重點城鎮,連接青海柴達木、西藏、云南等旅游資源豐富地區,屬蘭(州)-西(寧)-格(爾木)經濟發展帶中的重要一環。也是青海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二五”期間發展建設的商貿文化旅游型、資源開發型、交通物流型和特色農牧業資源開發精品城鎮之一。
的確,仰華寺景點有著不可估量的旅游價值。仰華寺周圍旅游資源豐富,且組合得當,有日月亭、倒淌河、白城子、將軍城、石乃亥石頭城、吐谷渾國都伏俟城遺址等一系列具有深厚歷史內涵的景點。在唐蕃古道輻射區域內有青海湖、貴德、龍羊峽等景區。尤其是“西寧——青海湖——龍羊峽——貴德——坎布拉”精品旅游線路正式啟動后,對仰華寺景點將會有明顯的帶動作用。
眼下,海南州旅游局打算把開發仰華寺作為彰顯文化特質、展示文化魅力、提升旅游品位的重要舉措來抓。仰華寺景點具有極強的市場開發價值,同時也符合了當地旅游發展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