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里的若爾蓋濕地寧靜而壯美,一眼望不到邊的遼闊草甸被涂上了淡黃色。草甸深處突然傳來一連串嘹亮的鳴叫聲,叫聲打破了濕地的安寧。天際中,一種神奇的大鳥騰空而起,它們結伴飛向遠方。
眼下,正是“高原精靈”黑頸鶴們開始南遷的時節。
若爾蓋,這片全世界面積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濕地是黑頸鶴東部種群南遷的標志性起點,它們將飛離四川去越冬,向直線距離800公里外的云南昭通大山包。
據了解,全世界有10000多只黑頸鶴,到云南昭通大山包越冬的就有1000多只。大山包這塊國內已知的最大黑頸鶴種群所在地到了冬日里,山上的青草和野花居然還有斑斕的色彩,把蒼涼的山間點綴成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夢幻世界。在水草豐盛,空氣清新的湖邊,灰黑羽翎朱砂頂的這群生靈給原來寂靜的山村帶來了生氣。它們掀起黑白分明的翅膀引吭高歌,充滿生機的一天又開始了。
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陪伴它們的是一群扛著長槍短炮的攝影發燒友。
黑頸鶴被稱為“高原精靈”,它們是被人類發現命名最晚、了解最少的一種鶴。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鳥類學者對于黑頸鶴進行了大量的調查和研究工作,通過不斷的野外科考追蹤以及先進的衛星定位技術,越冬黑頸鶴的遷徙路線、繁殖地分布等謎團逐漸向世人展示。
據成都著名觀鳥人沈尤講,直到1876年俄國博物學家、探險家尼古拉·普爾熱瓦爾斯基在青海湖才采集到這種鶴的標本,它最明顯的鑒別特征是頸部三分之一的羽毛為黑色,這和世界上已經被發現的14種鶴類均不相同。至此,“黑頸鶴”第一次被鳥類學界所發現,它們也成為了世界上被命名最晚的一種鶴。
每年3月下旬,黑頸鶴的先頭部隊就已經從溫暖的南方越冬地返回四川若爾蓋,它們在這里繁衍生息,直到10月下旬才飛離這里。每年最先返回的黑頸鶴,當仁不讓地占據資源條件最好的地方,在新一輪繁殖期開始之前,它們首先要做的是將去年出生的子女趕走。“黑頸鶴真是飛行健將,能飛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高度可達10000米。”說著這群“高原精靈”,沈尤打開了話匣子。據他了解,從10月底到11月初黑頸鶴結群南遷越冬,目前已確知的有兩條經典遷徙路線:一條是從中國若爾蓋至草海,直線距離800公里左右,從松潘草地沿邛崍山脈、岷江流域南下到烏蒙山脈的湖泊越冬;一條是由隆寶灘至納帕海,直線距離700公里,從玉樹及其通天河流域等地,沿金沙江河谷及雀兒山、沙魯里山經四川西北部到云南西北橫斷山脈的湖泊越冬。
不過還有依據調查資料分析推測,在西邊可能還有第三條遷徙路線:在新疆東南部、青海西部繁殖的黑頸鶴通過唐古拉山口,而在藏北、藏西北繁殖的黑頸鶴,則由高海拔向南或東南遷徙到低海拔的雅魯藏布江中游河谷越冬。
祝福它們,展翅高飛的高原精靈們。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譚曦攝影報道
天際中,一種神奇的大鳥騰空而起,它們結伴飛向遠方。眼下,正是“高原精靈”黑頸鶴們開始南遷的時節。
紫水雞
白骨頂
赤麻鴨